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芦笙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(苗族芦笙声声 舞出大山情深)

时间:2024-11-15 08:01:37

盘龙区松华街道有个李四冲村,进村路口立着6平方米的宽大指示标牌,昭示世人这里魅力无穷。全村1寨24户58人,人口不多,但苗家文化浓厚。苗族喜好歌舞,用芦笙吹出轻快活泼的曲调,抒发内心情怀,唱出自己的生活,吹奏芦笙成为苗族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。



芦笙是苗族主要传统乐器,曲调主要有情歌调、祭祀调、丧葬调、敬酒调、喜乐调等多种。芦笙由笙斗和六支竹管加铜簧制成,簧片安放在竹管一端穿通笙斗。芦笙音色各异:高音芦笙清脆明亮,中音芦笙圆润柔和,低音芦笙浑厚低沉,常用于独奏、对奏或歌舞伴奏,并且边舞边奏。从外形看,芦笙可分为两类,其中一类的笙斗用葫芦制作,称作“葫芦笙”;另一类的笙斗用圆木抠空制作。相比之下后者费工、价格贵,李四冲苗族同胞多使用后者。


苗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是芦笙舞。李四冲芦笙舞分集体舞和个人舞,集体舞较为简单易学,几乎人人都会跳,个人舞蹈的表演舞姿复杂、难度大,带有很多杂技动作,一般不易学会,只有少数男青年才能掌握此种技能,主要舞姿有“倒立”“蚯蚓滚沙”“踩鸡蛋”“肩上托人”“翻板凳”“滚水碗”等,都是难度极大的动作。因此,苗族民间舞蹈素以朴实自然、古朴彪悍、洒脱外露、豪放勇健融为一体而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。芦笙舞的舞步由右向左三转,然后又由左向右三转,来回曲折,有时成十字交叉,有时成大圆环绕。在男子芦笙队吹芦笙起舞的同时,姑娘们则把芦笙队围在中间,也随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。整个场面鲜衣艳妆,笙声荡漾,十分壮观。


说起李四冲的苗族歌舞,首先要说到松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:罗绍福和罗绍财。


20世纪50年代,罗绍福的祖父罗德祥从贵州来到李四冲村,被山清水秀、鸟语花香吸引,便安居于此。祖父喜好舞蹈,种地、烧炭和打猎之余,立志传习本民族芦笙舞,他背着炒面四处拜师学艺,把所学舞蹈教授乡邻。久而久之,附近同胞都会跳了,每逢苗族花山节和娶妻嫁女、丰收时节,村民都载歌载舞。


罗绍福,芦笙舞传承人。15岁时,他就跟祖父学跳芦笙舞,但老人家年事已高,不能亲自示范,罗绍福就在口传心授中心领神会,认真领悟,摸索练习,有空就跳,常常笙不离手、调不离口,终于在四乡八邻出了名,邻近县区举办苗族花山节,都会请他去吹芦笙、跳芦笙舞。罗绍福已收徒20余人,小哨金钟山、小河马桑坡都有徒弟,就连嵩明县黑泥沟村、平地村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,拜师学艺。


罗绍财,芦笙舞传承人。自幼在祖父罗德强的影响下学跳芦笙舞,祖父的教授、苗族文化的潜移默化,加上自己不断领悟和刻苦练习,罗绍财掌握了芦笙舞的多个套路和技法,成为李四冲村芦笙舞的领舞者。


李四冲村的芦笙舞,以罗家弟兄五人为代表,个个会跳,包括妻子和几个弟媳都跳得很好。他们以家庭为单位,组织了一支苗族芦笙舞蹈队,多次参加省、市、区组织的文艺演出,把苗族原生态的舞蹈表演得有声有色,获得观众好评。罗绍福所创作的芦笙舞,参加过昆明民族运动会、盘龙江文化艺术节且多次获奖。2005年10月,他被昆明市文化局和昆明市民族宗教局确定为“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。2009年,昆明市举办民族民间文艺演出大赛,罗家的《芦笙都》获得原生态民族歌舞铜奖。2012年5月,罗绍财也被盘龙区人民政府确定为“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