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,能像李白一样“绣口一吐,就是半个盛唐”。
千百年来,他和杜甫一直是诗坛上的C位。
今天我们不说李白的诗歌,说说他的友谊。
他这一生走走停停,遇到了许多人,交过许多朋友。
对于每个朋友他都曾真心相待,他的四段友谊,告诉了我们四个关于交友的真相。
1.李白和吴指南——感谢生命中所有曾陪伴过我们的人
“吴指南”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,李白在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中提到了这位友人“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”。
后世许多人猜测,吴指南是李白在蜀中就结识的友人,两人一起离开了四川。
李白再潇洒豁达,也是个20多岁,刚离开家乡的小青年,心中难免惆怅孤寂,而有了吴指南的相伴,他的旅途才不会那么寂寞。
可惜的是当两人到达洞庭湖时,陪伴了他一年多的吴指南离开了人世。
吴指南逝世时正逢炎炎夏日,悲痛万分的李白伏尸恸哭,眼中甚至流出了血泪,路过的行人无不为之悲伤落泪。
夜幕降临时,湖畔有猛虎出没,为了保护友人的尸身,李白持剑守护在一旁,不让猛虎靠近一丝一毫。
天亮后,李白将吴指南埋在洞庭湖畔,随后离开了这个伤心地。
多年后,他又返回洞庭湖,吴指南的尸身早已化作白骨,他将尸骨洗刷干净,裹好后背上肩膀,一路上,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不曾放下,等他到了武昌城东时,已是身无分文,最后是靠着借钱才将吴指南好好安葬。
家乡蜀中太过遥远,李白无法让其落叶归根,只能以礼迁葬来报答两人相伴一程的情谊。
关于这一段故事,李白在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中曾详细记述。
吴指南在李白众多好友中并不起眼,但他曾陪李白走过一段路程,让20多岁便离开家乡的李白不至于那么孤寂。
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你伴我一程,我回你一颗真心。
生命中,许多人即使没有陪着我们走过山长水远,但我们依然需要心怀感激,因为那一程真心的相伴温暖了岁月。
2.李白和李邕——有些人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,后来却成了知交
李邕出身江夏李氏,以书法闻名于世。
都说“字如其人”,李邕的为人就像他的书法一样豪放、正直、刚健。
根据史书记载“邕素负美名,频被贬斥,皆以邕能文养士”。
很多人知道李邕,是因为李白的那首《上李邕》,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……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”。
李白和李邕的第一次见面不算愉快,那时李白大概就20岁那样,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后生,而李邕当时已经是个德高望重的名士。
李白前去拜访他,希望能得到他的提携。
可是李邕并不将这个不拘礼法,又张狂不羁的后生看在眼里。
而李白对李邕的态度也十分不满,离开后便写下了这首《上李邕》,以示回敬。
可以说,两人第一次见面,是互相看不顺眼。
许多人因为喜欢李白,所以对李邕多有微词。
但其实这次见面仅仅是两人友谊的开端,他们的交集绝不止于此。
李白漫游天下的时候,花钱如流水,曾一度陷入了山穷水尽的窘境,是李邕听闻后,给他送了一笔钱,解了他的燃眉之急。
后来,李白和杜甫还曾一起去拜访过李邕,受到了热情的款待,宾主尽欢。
在李邕被奸相李林甫迫害,含冤而逝后,李白还写诗为其为其抱不平“君不见李北海,英风豪气今何在”。
在李白留下的千余首诗歌中,提到李邕的有四五首,比他写给杜甫的还多。
曾经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人,经历了世间的沉沉浮浮后,终成知交。
所以很多时候,缘分就是这么奇妙,曾经的陌路人最后成为知己,曾经亲密无间的人最终成了路人。
生命中的每一场遇见都有因果,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场相遇,善待每一个人。
3.李白和杜甫——见或不见,依然想念
有人曾将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见面比喻成“太阳和月亮”的相遇,后世很多人都在想象这两个大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。
那年他们在洛阳相遇,李白44岁,已是诗坛大佬,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低谷——被唐玄宗“赐金返还”;而杜甫33岁,是个初出茅庐的小诗人,曾在科举考试中落榜。
许多人都说以李白的狂傲,根本不会将杜甫这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看在眼里,所以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。
但我却不这么认为,李白是狂妄,但并不是目中无人。
这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——写诗和旅游,又都曾在仕途中受挫,所以两人即使不是一见如故,相见恨晚,也不会不欢而散。
这一点从第二次见面就可以看出来。
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不是偶然的,而是第一次离别时就约定好的。
就在那一年的秋天,他们如约来到梁宋(河南开封、商丘一带),这次他们还遇上了边塞诗人高适。
三人漫游梁宋,此次李白还留下了唯一传世墨宝——《上阳台帖》。
一年后,两人在东鲁再次会面,当时李白原本是在任城,听闻杜甫来到齐州便赶去相会。
此次见面,两人留下了“醉眠秋共被,携手日同行”的佳话。
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们两次相约,三次见面,要说是杜甫一厢情愿我是不太相信。
此次会面后,十多年里,两人似乎再也没有见过面,但是在杜甫的诗中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李白的身影。
“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”、“故人入我梦,明我长相忆”、“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”……
而李白也曾写诗怀念杜甫“思君若汶水,浩荡寄南征”。
有些人,见或不见,依然想念。
只要心里想念,即使相隔再远,分开再久,依然如故。
4.李白和高适——有些事,帮是情分,不帮是本分
在李杜第二次见面的时候,出现了个第三者,此人就是高适。
在安史之乱后,李白和高适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李白原本和妻子宗氏隐居在庐山,后来在永王李璘的再三邀请下入了他的幕府。
后来永王擅自引兵东巡,他的兄长,当时的皇帝唐肃宗李亨以其“阴谋叛乱”的名义,派兵围剿,最后李璘被杀,而李白也因此被下了大牢。
而此次围剿李璘叛军的将领就是高适。
传闻李白在浔阳狱中曾写信向高适求救,但是高适拒绝了。
因为这件事,后世许多人都说高适“无情无义”。
但我却觉得高适也是蛮冤枉的,要说他和李白也没有多深厚的感情,两人顶多是10多年前曾一起喝过酒,一起玩耍了几天。
在之后的10多年里,两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再见过面。
李白犯的可是杀头大罪,高适凭什么为了一个十多年没见的,感情不深的友人,拼上前程?
而且后来杜甫穷得揭不开锅,向高适写诗借钱,“为问彭州牧,何时救急难”,高适二话不说,慷慨解囊。
从这件事来看,高适绝对不是个冷漠无情的人。
他之所以没有搭救李白,是因为一来两人的情意没到那份上,二来李白的罪太大了。
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在你危难的时候都能无私地帮助你。
人性自私,有些事,帮是情分,不帮是本分。
当然,若有人无论何时何地,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,都能毫不犹豫地帮助你,那么一定要好好珍惜,因为这样的人真的太少了。
这一生,我们会遇到许多人,有些人给你带来欢乐,有些人教会你成长,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。
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,都自有因果,珍惜遇见,笑对别离,如此便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