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美元的硬币,最早发行是在1794年,当时是用银色金属铸造的。而从1971年以来,美国多次尝试想用硬币取代1美元纸钞的地位,因为毕竟硬币的折损率可比纸币低多了,美国做了小小的估算,如果使用硬币的话,一年能省下1.7亿美元。这不就等于白给吗,有这便宜不占那可不是“漂亮国”的风格。所以2005年,美国决定大力投入一下硬币的使用。但美国人民却不买账,因为硬币带着又重还容易丢,所以1美元硬币刚发行的时候,流通效果并不好。
然后老美就开始整活了,推行了用1美元纸币,购买1美元硬币的服务,而且全国包邮。但这不是换了个寂寞吗,大家并没有从中获利啊,对于不爱用硬币的人来说还是不会换。
无奈之下美国想着那就“放点血”吧,就开通了金融领域的支持政策,可以用信用卡的额度来兑换同等面值的硬币,还免手续费。这样套现党开心了,而且还有积分,拿积分再去兑换各种商品。一劳多得啊,何乐而不为呢。
但这样一来,抓住这个制度的BUG的美国民众开始整花活了。就以机票为例,当时信用卡的10万积分,是能兑换一张飞往欧洲的机票的,然后就有人把信用卡刷爆,一次性买了240万个1美元的硬币,足足20吨重,这就顺利白嫖了24张机票,硬币又可以存到银行赚利息,这可太香了。
照着这节奏,美国政府就是在倒贴一个无底洞啊。
曾经广受推崇的1美元硬币,现在逐渐落魄,甚至停产,这到底是经历了什么?
美国推行1美元硬币的使用,大家用信用卡兑换得不亦乐乎,但按照这个毫无止境的换法,美国政府得赔个底儿掉,而且硬币最后还是存在银行里没人用。本来奔着赚钱去的,结果却接二连三的被群众割起了“韭菜”,美国想,这必须得限制限制了。就加了个规则,要求每个信用卡持卡人最勤也只能10天兑换一次硬币,而且每次兑换不能超过1000枚。
虽然是做出了限制,但每个持卡人每年最高还是能获得36500的积分,这些积分也是能换不少东西的,放银行也是有不少利息呢。美国一看这种情况,自己也是山穷水尽了,这次的尝试让银行和美国国家财政出现了严重的亏损。
2011年,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宣布,停止再发行印有总统头像的1美元硬币。停产之后,每年能节约5000万美元的生产和贮存费。“节约每一个铜板”在今天的美国已经做到了极致。截至到当时,印有已故的总统头像的1美元硬币有16种,而美国人对硬币的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大,所以有40%的硬币,大概14亿枚,都被美联储回收。自此之后,1美元硬币也就正式成为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了。
但有戏剧性的是,1美元硬币从此成为了具有收藏和纪念意义的硬币,反而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,1美元硬币的一生还真是够“抓马”的。
话说回来,不止美国,好像各国的硬币流通量都不好。
明明硬币使用寿命更长,为何各国都用纸币?硬币怎么就不受宠了?
据统计,硬币的平均使用周期有30年,而纸币只有5年。美国民众更偏爱纸币,因为硬币零零散散容易丢,还比纸币重,一般大家购物之后,剩下的硬币就放在家里,很多大大咧咧的美国人曾一度把硬币随手扔进咖啡罐、烟灰缸甚至垃圾箱里。这是视金钱如粪土了。
但有的自动售货设施还是普遍接受硬币的,只是一般只接受25美分的硬币,所以25美分的硬币就非常受欢迎,1美分的就不行,所以就被大家冷落。但当今用自动售货机的少之又少,所以硬币就被美国打入了“冷宫”。
有人做过调查,95%以上的人都会首选纸币,只有5%的人表示无所谓。甚至有些人平时去市场买菜的时候,要是对方用硬币找零,自己直接就不要了。理由是硬币放兜里“容易丢”“不舒服”。逐渐让一些客户有了“非纸币不要”的要求和条件。
硬币流通慢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从商场、超市等地方找回来的硬币,就会放到家落灰了,根据随机调查结果显示,有100%的人,家里都有硬币,甚至有的数量在1000枚以上,存放时间有三年多。因为对于硬币,大家回到家里会不自觉地往抽屉或储钱罐里一扔就完事了,等买东西的时候也想不起来带。更关键的是,大家现在更依赖的是电子货币,连找零都用不上硬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