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会计信息是如何失真的,财务造假何以应对?

时间:2024-07-27 15:31:24



【摘要】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、可靠性是调控宏观、微观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。但有少数经营者因受经济利益驱动,无视会计法规, 弄虚作假,导致会计信息失真,使国家经济受损,社会诚信丧失。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,笔者剖析了其成因、表现形式及危害,并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防范措施。

【关键词】会计信息;失真;对策

一、会计信息质量涵义

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特征的总和。它是经营者对经济活动引发的资金运动状态和方法的客观描述,是经营者对资金运动的表征。其功能是让决策者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,增强判断的清晰度确信度

二、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

失真的会计信息,就是会计核算依据不真实,不能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,其原因为:

(一)经济利益的驱动

1、追求利益最大化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政府、中介机构、评价机构等社会公共机构,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是经济利益的经营者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,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未必提供政府、社会公共机构所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,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;

2、偷税漏税获取利益。现阶段由于我国国民社会责任意识不强,导致纳税意识普遍不高,加之国家征管力量薄弱,经营者往往通过隐瞒收入,虚列支出等手段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,以获取更多利益;

3、蒙骗投资者。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以融资为主导,经营者为达到上市目的,用包装财务报表方式欺骗投资者,不惜代价圈钱。

上述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利益分配动机支配下的经济行为,是经营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。这种纯粹利益选择最大化的动机,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。

(二)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渎职行为

1、会计人员业务能力

所谓的会计能力是完成会计任务,实现会计目标所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条件,它一般包括计算、预算、分析、表达、口头汇报等能力。会计信息就是通过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后生成的。无论是政策选择、方法运用、还是科目设立、账簿记录、报表编制等,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,不同能力者对相同会计要素的判断、账务处理、政策理解、会计方法、会计核算等运用,可能有不同结果。这些都与会计人员受教育程度和专业训练有着直接关系,未受过系统教育的人,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,但因受职业技能的限制,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操作性、原理性的错误,致使会计信息不实,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。

2、会计人员的渎职行为

因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,粗心大意,造成错误结果;

因职业道德、法律意识不强,导致弄虚作假做假账,甚至与经营者同流合污进行贪污。

(三)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结果

市场经济的基本取向就是利益、就是竞争,相互戒备。因此,市场经济对物质生产固然有很大的激励作用,但对世道人心却带来侵蚀和伤害。如中国证券市场上,银广厦、麦科特、黎明股份等做假账相继曝光的财务诈骗案,说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,经济行为的市场化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必然。

(四)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

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,必然造成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价值运动信息不准确性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,当客观环境变化后,如物价变化、通货膨胀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,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、流向产生影响。如果会计核算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,那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误差和失真。



三、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危害

(一)、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

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无意过失失真和故意舞弊性失真。无意过失失真是由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、责任心不够等非故意因素造成,这种失真可以通过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敬业精神强化教育来改进。故意舞弊性失真是在经营者的恶意授意下,利用会计法规不完善,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,有目的提供不真实信息,或违背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做假账,人为将会计报表变为“万用表”,主管部门或客户是“高兴表”,税务部门是“叫苦表”,自己留存是“如实表”。这些虚假、失真的会计信息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,它严重危害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。

(二)会计信息失真危害

1、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。国家对经济政策调整时,需要各行业经济信息,失真的会计信息难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,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,造成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,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。

2、偷税漏税导致税收大量流失。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失真会计信息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,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。

3、误导投资人决策。失真的会计信息,造成投资人、债权人决策失误,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,影响经济发展。

4、造成经济犯罪。有些单位或个人,为谋求不正当利益,弃国家利益不顾中饱私囊,通过隐匿收入、虚列支出、伪造发票或改变资金用途等方式进行套现,将资金纳入单位小金库或个人腰包,为贪污、行贿、受贿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,为滋生腐败堕落创造条件,严重败坏社会风气。

5、会计信息失真泛滥,使得会计诚信度下降。

纵观上述,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,规范会计行为,遏制造假,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因此,很有必要对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,提高会计诚信度进行探讨。


四、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

利益驱动、市场经济环境、会计业务特点和社会诚信缺失,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,只要存在市场经济行为,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,失真就必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经济问题,因此,我们应随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,认真分析研究,通过以下对策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。

1、在宏观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建立健全法制和监督机制

(1)继续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,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使企业真正成为政企分开,产权清晰,权责分明,科学管理的自主经营,自负盈亏,自我发展,自我约束,自觉遵守经济规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。

(2 )加强法制建设,健全监督机制,加大造假处罚力度。

加强完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,强化监督管理;要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,对虚假会计信息政府要制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,对于违背会计诚信,强迫实施及具体实施会计造假的人员,构成犯罪的将依法从严追究其刑事责任,不构成犯罪的,领导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,对情节严重的会计造假人员将永久性取消从业资格,做到有法可依,执法必严,违法必究,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;同时,加大揭发造假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力度。使国家经济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营运。

(3)加强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网络

随着信息化网络建设和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,将传统会计业务融入到现代科技当中,所以大力开辟计算机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应用领域,使信息网络应用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、经营的每一个领域,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紧密相连,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随意性。

2、在微观上加强企业内部制度,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定,建立科学的行业监管体系,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。

(1)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。包含内部财务监察、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,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,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,健全各种财产物资,财务收支的审批、领报制度,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;

(2)强化行业监管。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,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和法律责任意识,做到依法执业,规范操作;

(3)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,建立会计委派制。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,会计虽是企业的人,却肩负着企业会计核算和国家会计监督的双重任务,既要为企业会计核算服务,又要为国家会计监督服务,要解决这种双重身份和双重目标问题,国家应建立服务机构推行会计委派制,保证会计人员业务管理的独立性,使其更好履行职责,确保会计信息真实,达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目的;

(4)强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法律意识和责任。要求按照修订后的《会计法》第4 条关于“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、完整性负责”规定执行,履行法律义务;

( 5 )加强会计基础工作,认真执行《会计法》,按照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》要求,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,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得到有效控制;

(6)加大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的力度,提高职业道德水准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,倡导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倡导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、倡导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爱,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这是我党第一次将“诚信” 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。由此,诚信就绝不仅仅只有制度,而更是一种社会文明。这种文明一是思想教育,二是道德引导。所以加强会计人员队伍整顿和职业素养、法制观念的教育势在必行,教育他们严格履行职责,遵纪守法,做一个正直、独立,具有“威武不屈,富贵不淫,贫困不移”高尚品德的人,只有当诚信成为全社会公民做人的最高准则时,就能净化会计领域,假造一词才有可能消声灭迹;

(7 )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

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,熟悉会计处理程序,精通会计法规,就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,经常组织培训和考核,更新知识结构,提高业务水平,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。

总之,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,不能单纯依靠会计人员本身,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,不仅要提高全民法律和诚信意识,还要提高全民社会责任意识,同时,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系统的诚信模式,只有这样,我国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,我国经济建设秩序才会规范有序,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、快速地向前发展。